查看: 6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江上相逢无纸笔——2018南京跨年诗会

[复制链接]

56

主题

86

帖子

410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5-4 14:39: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看原创视频

诗人余光中先生今天走了,当一个外界已变得过于沉重而使得人已无济于事的世界里,人的可能性是什么?

在平庸的一生中,我们总是希望出现一些不一样的事情。正如诗人冯至说:“我们准备着深深地领受/那些意想不到的奇迹,在漫长的岁月里忽然有/彗星的出现,狂风乍起。”我们需要这种期待。

没有什么能像一首诗那样赢得更多纯粹灵魂的迎拥与向往。

二战结束后,德国柏林开始了一系列的作家朗读会,每一场都挤满了如饥似渴的听众。在好几个下着滂沱大雨的寒冷秋日,听众们站着听完了几个小时的作家朗读,但是没有人中途离开。我总是深情地想起,我们从前的样子:“整座城市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学沙龙。”

经过许多个冬天之后,我才渐渐明白自己再躲不过雪,无论我残缩在屋子里,还是远在冬天的另一个地方,纷纷扬扬的雪,都会落在我正经历的一段岁月里。天冷了,我们一起读诗吧。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会等。

希望终有一天能不再用这样肤浅的语言来描绘仰望星空。




江 上 相 逢 无 纸 笔
A  Rendezvous  Without  Parchment
2017—2018第四届南京跨年音乐诗会


活动时间:
2017年12月31日19:30——2018年1月1日7:30
活动地点:
南京先锋书店五台山店
活动主办:
共青团南京市委,南京市青年联合会,香港澳门南京青年联合会
活动承办:
南京先锋书店,南京嘤鸣读书会,是光四季诗歌教育
媒体承办:
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
特别支持:
江苏省慈善总会郑钢基金
特邀演出:
云南省保山昌宁县漭水中小学师生代表
特邀主持:
杨威,周学,晚梦,傅国,悠悠,王旭珊
报名参与: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报名系统

今 夜 群 星 璀 璨
特邀诗人与作家(部分)

舒 婷
当代诗人
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上世纪八十年代年舒婷发表了《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这也是一切》,迅速成为全国文学青年争相传阅的诗歌。如今,“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早已成为舒婷的原则,这些年也极少在公共活动露面,但没有人会忘记舒婷和她的那个时代。就像北岛先生所感慨的:回想1980年代,真可谓轰轰烈烈,就像灯火辉煌的列车在夜里一闪而过,给乘客留下的是若有所失的晕眩感。

廖伟棠
香港诗人
香港桂冠诗人,曾获香港文学奖双年奖,台湾时报文学奖,联合报文学奖等,香港艺术发展奖年度最佳艺术家。著有诗集《野蛮夜歌》、《春盏》﹑《樱桃与金刚》等。1997年香港回归时,廖伟棠的入港身份证编号是00001号。他的故事,彷彿就是香港一个时代的缩影。他常说:会写诗和读诗的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

陈 黎
台湾诗人
台湾当代最值得期待的卓越诗人、翻译家,一年一度在台湾花莲举行的“太平洋诗歌节”策划人。著有《蓝色一百击:陈黎诗选》《世界的声音:陈黎爱乐录》等诗集、散文集二十余种。译有辛波斯卡诗集《万物静默如谜》《给所有昨日的诗》,聂鲁达《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疑问集》,巴列霍诗选《白石上的黑石》,达菲诗集《野兽派太太:世界之妻》等逾二十种。曾获台湾文艺奖,时报文学奖叙事诗首奖、新诗首奖,联合报文学奖新诗首奖,台湾文学奖新诗金典奖,梁实秋文学奖翻译奖等。2005年获选“台湾当代十大诗人”。2012年获邀代表台湾参加伦敦奥林匹克诗歌节。
乔治·欧康奈尔
George O’Connell
美国诗人
中文名乔直,美国著名诗人、译者,曾在美国与中国多所大学教授创造性写作和文学课程,曾为北京大学富布赖特教授。所获荣誉包括巴勃罗·聂鲁达奖等多项诗歌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翻译奖、香港艺术发展局翻译及出版计划支持。与译者史春波编译有《亚特兰大诗刊》2008中国专刊(Atlanta Review China Edition)、《变暗的镜子:王家新诗选》(Darkening Mirror: New and Selected Poems)、《渡·香港当代诗人十家/Crossingthe Harbour: Ten Contemporary Hong Kong Poets》。现主编双语诗刊《Pangolin House》(pangolinhouse.com)

欧阳江河
当代诗人
原名江河,著名朦胧派诗人,曾被国际诗歌界誉为“最好的中国诗人”。如果从一个诗人的才能看,欧阳江河无疑是当代“活着的诗人”中最具综合和整体性能力的一个,他总是能够在历史需要的时候贡献出那种具有重要作用的作品——比如《汉英之间》、比如《傍晚穿过广场》,比如《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等等。他绵延的语势和滔滔雄辩的语感令人着迷,在“后朦胧诗”时代,他的文本具有无可替代的意义。

西 川
当代诗人
西川自80年代起即投身于全国性的青年诗歌运动,他和海子、骆一禾被誉为北大三诗人。其创作和诗歌理念在当代中国诗歌界影响广泛,先后参与荷兰鹿特丹国际诗歌节(1995)、法国巴黎瓦尔德玛涅国际诗歌节(1997)、美国芝加哥人文艺术节(2002)、德国柏林国际文学节(2004)等。出版有诗集《中国的玫瑰》(1991)。翻译有庞德、博尔赫斯、巴克斯特等人的作品。曾获《十月》文学奖(1988)、《上海文学》奖(1992)、《人民文学》奖(1994)、现代汉诗奖(1994)等。

王家新
当代诗人、翻译家
作为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是一位诚恳、肃穆、忠实于语言的内在召唤的诗人。王家新是一位不事炫技的诗人,也是我们时代少有的一位其写作接近“崇高”的诗人。读他的诗文,让人有庞德所说“在伟大作品面前突然成长的感觉”。他的音色带有时代变迁造成的深刻的精神震荡。这些穿过精神炼狱的诗句必然是“痛苦的”,诗人却由此获得了决断的勇气:“把自己稳住,是到了在风中坚持/或彻底放弃的时候了”(《转变》)。中国最有社会意义的诗人,就是王家新。

莱斯雅·索菲亚
乌克兰诗人
乌克兰新锐青年女诗人,先后参与“传承与变革:纪念中国新诗诞生百年国际会议”、第21 届欧洲汉学学会双年会、第7届“远东文学研究”国际会议等学术会议,翻译过张枣、王家新、杨小滨、车前子、廖咸浩的诗歌作品,发表于多个土耳其及乌克兰杂志。去年被选为“Ubikav” 国际科学和文化研究基金会研究员。2017年以香港政府奖学金考进香港浸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当代中国诗歌中语言中心主义的诸种倾向”。

陈东东
当代诗人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代表性诗人,曾创办和编辑民间诗刊《作品》《倾向》《南方诗志》等,担任民间诗歌奖的评委,组织民间诗会和诗歌节活动。出版有诗文集多种,主要作品包括诗集《夏之书·解禁书》《导游图》、诗文本《流水》和随笔集《黑镜子》《只言片语来自写作》等。


朵 渔
当代诗人
诗人,随笔作家,1994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主要作品诗集《暗街》《高原上》《非常爱》等;文史随笔集 《史间道》《禅机》《十张脸》等。现主编诗歌民刊《诗歌现场》。
多 多
当代诗人
原名粟世征,1951年生于北京,当代最有名望的抒情诗人。他的诗歌以精湛的技艺、明晰的洞察力、义无反顾的写作勇气,近乎完美地承续了汉语在当代中国的艰难使命。他对汉语尊严的忠诚守护,使他的诗歌很早就形成了显著的个性和风格:语言准确、锐利而富有张力,对心灵细节有深切的敏感和痛苦的体认,对人类的精神困境有明确的艺术承担。1986年,他获得北京大学文化节诗歌奖,2000年获首届安高诗歌奖,2004年被聘为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2010年获得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2010年受邀到中国人民大学做驻校诗人。

胡 桑
当代诗人
1981年生于浙江省德清县。2007至2008年任教于泰国宋卡王子大学。2012至2013年在德国波恩大学任访问学者。201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著有诗集《赋形者》。诗学论文集《隔渊望着人们》。散文集《在孟溪那边》。译著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染匠之手》(奥登散文集)、《旧金山海湾幻象》(米沃什散文集)等。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
翟永明
当代诗人
1984年其组诗《女人》以独特奇诡的语言与惊世骇俗的女性立场震撼文坛。1998年于成都开设“白夜”酒吧文化沙龙,策划举办了一系列文学、艺术及民间影像活动。2005年入选“中国魅力50人”,2010年入选“中国十佳女诗人”。2007年获“中坤国际诗歌奖·A奖”;2011年获意大利Ceppo Pistoia国际文学奖,该奖评委会主席称翟永明为“当今国际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亚伟
当代诗人
20岁时写出代表性作品《中文系》,为第三代人诗歌的发起者和代表人物之一。1984年与万夏,胡冬,马松,二毛,胡钰,蔡利华等人创立了“莽汉”诗歌流派。主要作品:《 少年与光头》《 异乡的女子》《 风中的美人》《 酒中的窗户》《 秋天的红颜》。
余秀华
当代诗人
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让人们关注到了这位诗人,因出生时倒产、缺氧而造成脑瘫,使其行动不便,说起话来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后,余秀华赋闲在家;2009年,余秀华正式开始写诗;2014年11月,《诗刊》发表其诗作;2015年1月,出版诗集《月光落在左手上》;同年2月,出版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 2016年5月,余秀华的第三本诗集《我们爱过又忘记》在北京首发。余秀华已写了2000多首诗,诗歌主题多关于爱情、亲情、生活感悟,以及她的残疾和无法摆脱的封闭村子。人生的疼痛和残缺成为她创作的心灵之源。

潘洗尘
当代诗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歌创作,2000年开始陆续有诗作《饮九月初九的酒》《六月我们看海去》等入选普通高中语文课本和大学语文教材。创办《诗歌EMS》周刊、《读诗》季刊等诗歌媒体,并担任国内多家诗歌刊物的主编。潘洗尘并不能代表80年代,但他让我们想起那个时代,那是一个永不复返的诗潮激荡的年代。
叶匡政
当代诗人
1986年开始在各类文学杂志发表诗作800多首,作品入选《中国第四代诗人诗选》《中间代诗全集》《朦胧诗二十五年》《中国当代诗歌经典》等60多种诗歌选本,著有诗集《城市书》等,主编有“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独立文学典藏”“独立学术典藏”“独立史料典藏”等多种丛书。曾是《南方周末》《新京报》《南都周刊》《北京青年报》、香港《东方日报》等数十家海内外媒体的专栏作家,获过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及国内10多种诗歌奖、首届中国新锐媒体评论大奖金奖、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奖等,入选2010、2012年“华人百大公共知识分子”。

李敬泽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1980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后在《小说选刊》工作,任《小说选刊》杂志编辑,1990年调至《人民文学》杂志,历任《人民文学》杂志编辑、第一编辑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文学》杂志副主编。90年代中期开始批评写作,著有《颜色的名字》、《纸现场》、《河边的日子》、《看来看去和秘密交流》、《冰凉的享乐》、《读无尽岁月》、《见证一千零一夜》等多部文集,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

阿 来
作家、诗人
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从1994年《尘埃落定》写出至1998年出版期间,阿来由阿坝州一家杂志转辗到四川成都《科幻世界》由编辑到总编辑社长,《科幻世界》在阿来手里由一本杂志变为五六种,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


野 夫
作家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嘤鸣读书会理事,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论文,剧本等约一百多万字。代表作有《狼之夜哭》、《乡关何处》、《江上的母亲》、《父亲的战争》、《身边的江湖》、《尘世·挽歌》、《拍剑东来还旧仇》、《看不见的江湖》、《1980年代的爱情》等。2006年获”第三代诗人回顾展”之“杰出贡献奖”,2009年获“2009当代汉语贡献奖”,2010年1月,《江上的母亲》获 2010台北国际书展非小说类大奖,是中国大陆首位作家获得此奖项。


林 白
作家
1994年发表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被认为是“个人化写作”和“女性写作”的代表性人物之一。1997年出版《林白文集》4卷。主要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说吧,房间》《万物花开》《妇女闲聊录》《致一九七五》等,中篇小说集《子弹穿过苹果》《回廊之椅》等多部,散文集《前世的黄金》等多部。曾获第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奖,并入围第二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获首届及第三届中国女性文学奖创作奖,长篇小说《万物花开》登上2003年中国小说排行榜,中篇小说《长江为何如此远》登上2010年度中国小说排行榜,并入选2010年度中国最佳中篇小说。

朱大可
作家、学者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学者之一,也是中国当代最优秀的批评家之一。现任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中心教授,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四川大学、云南大学、厦门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客座教授。《新世纪》周刊、财新网专栏作家。他让有些人害怕,因为他拒绝媚俗;他让害怕他的人依然对他心怀敬意。2006年9月号《凤凰生活》杂志,推出“影响世界未来50华人榜”,朱大可入选,被誉为“中国文化守望者”。

曹文轩
作家、学者
著名儿童作家,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儿童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客座教授。1991年,推出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1997年,出版小说《草房子》,并担任改编电影编剧。1999年,出版小说《根鸟》。2005年,推出小说《青铜葵花》。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潘知常
作家、学者
著名美学家、红学家,嘤鸣读书会理事,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澳门国际休闲学院校监,澳门电影电视传媒大学筹备委员会执行主任,美国CBC大学特聘教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访问学者,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博士导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产业委员会委员。著有《没有美万万不能一一美学导论》,《中国美学精神》,《生命美学》,《为什么这样红》,《潘知常揭秘“四大奇书“》,《说》等三十多部作品。


鲁 敏
作家
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短篇小说《伴宴》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奖。著有长篇小说《博情书》、《方向盘》等,另有《白围脖》、、《风月剪》、《逝者的恩泽》、《荷尔蒙夜谈》等。      

邓康延
作家
香港《凤凰周刊》主编,著名纪录片制作人,代表著作《常常感动》、《老照片新观察》、《老课本新阅读》等,纪录片制作《寻找少校》、《发现少校》、《深圳民间记忆》、《六十年三地歌》、《重返野人山》、《先生》、《民间》、《黄埔》、《盗火者》等。   

叶 开
作家
《收获》杂志编辑部主任,作品语言风格独特,幽默有趣,被评论界称为“上海的王朔,中国的拉伯雷”。他对语文教材的研究与批判,引发了全国性的巨大影响,出版的专著《对抗语文》《这才是中国最好的语文书》《语文是什么》成为风靡一时的教育类现象级书籍。
凌 寒
作家、学者
北大核心期刊编辑。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教授文学、哲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近百万字。代表作长篇小说《日光之下》《在黑夜的河流上》等。

杨 黎
诗人
第三代诗歌运动代表作家,废话写作理论构建人。《橡皮:中国先锋文学》杂志主编,“橡皮文学奖”创建人。出版有《小杨与马丽》《错误》(诗集)《灿烂》(专著)《一起吃饭的人》(诗集)《我写,故我不在》(文集)等。      

徐俊国
诗人
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著有诗集《鹅塘村纪事》和诗绘本《你我之间隔着一朵花》等6部。获华文青年诗人奖、冰心散文奖、中国散文诗大奖、汉语诗歌十佳、中国诗剧场“诗歌奖”等。      

蔡元丰
学者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University of Colorado)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于美国史坦福大学、乔治亚理工大学,以及文博大学(Wittenberg University)。英文著作包括《刷新过去——邓小平时代的中国历史小说》(Remapping the Past: Fictions of History in Deng's China,1979-1997,2008)及文学、电影、剧场、艺术论文多篇,发表于美加、德法、澳大利亚、中港台等地学术期刊。


史春波
诗人、翻译家
翻译当代中国及欧美诗人诗歌作品散见中西方多种书刊,十多年来与美国诗人乔治·欧康奈尔合作翻译当代中国诗歌,与乔氏共获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翻译奖和两度香港艺术发展局奖励。曾获香港中文大学李道生纪念奖学金。现居香港,主编双语诗刊《Pangolin House/穿山甲》。

黄 梵
诗人
长篇小说处女作《第十一诫》在新浪读书原创连载时,点击率超过300万,被网络推重为文革后最值得青年关注的两部小说之一。《中年》入选“新诗百年百首”。诗歌在台湾广受关注,被联合报副刊主编称为近年在台湾最有读者缘的大陆诗人。获作家金短篇小说奖、北京文学奖、紫金山文学奖、“中国好诗歌”提名奖、金陵文学奖、汉语双年诗歌奖、后天双年度文化艺术奖、美国露斯基金会诗歌奖金等,作品被译成英、德、意、希腊、韩、法、日、波斯、罗马尼亚等文字。

刘 畅
诗人、画家
70后先锋诗人,画家、摄影家。著有诗集《T》,曾参加第26届青春诗会,第三届墨西哥城国际诗歌节暨中国作家论坛,2017歌德学院诗人互译工作坊等国内外诗歌交流活动。诗作入选多种重要选本并被译介到国外。现居南京。


陈卫新
诗人、建筑师
著名室内建筑师,也是一位诗人,《中国室内设计年鉴》主编、中国室内设计大奖赛评委。建筑设计代表作:先锋书店、随园书坊、胡家花园、赛珍珠纪念馆、青果艺文空间、1865艺术街区等。
陈 钟
画家
嘤鸣读书会理事,长期致力于当代水墨的探索与实践。2008年10月首次在德国柏林举办个人画展,其后多次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举办个展及联展。

马铃薯兄弟
诗人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写作。曾获《飞天》“大学生诗苑”奖。现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主编有《中国网络诗典》、《现场——网络上的中国先锋诗歌》。出有个人诗集《马铃薯兄弟的诗》《块状语言》《静若白光》《歌谣》等。


海 马
诗人
散文家,评论家,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哲学博士后,教授。江苏省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鲁迅研究会理事。出版诗歌、散文、评论等各类著作6本。现任南京某高校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
张守涛
作家、学者
80后,青年学者,新锐作家,南京大学硕士毕业,现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师,在各类纸媒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著作有《先生归来》、《凡人鲁迅》、《说说当今这些文化名人》等。

梁雪波
诗人
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主要写作诗歌、评论、随笔等,作品发表于《钟山》《作家》《山花》《扬子江诗刊》《诗江南》《诗建设》《非非》等刊物,被收入“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年度最佳诗歌”“年度新诗排行榜”等数十种选本。出版有个人诗集《午夜的断刀》。曾获首届江苏青年诗人双年奖、第九届金陵文学奖、第四届海子诗歌奖、第二届李白诗歌奖等多种奖项。先锋诗歌民刊《非非》《湍流》编委。

顾耀东
诗人
嘤鸣读书会理事,诗人、词作家兼制片人,诗歌代表作《回望少年》等,影视代表作有《小萝卜头》、《决战南京》等。




年 度 特 邀
云南省保山昌宁县漭水中小学师生代表


他们在山里读诗、写诗,他们简单、真诚而富有诗性。今年我们特别邀请二十多位云南漭水的中小学师生代表来到南京,展示他们的写诗成果,和大家一起迎接新年。

人们对于美的渴望,不亚于对面包的需求。

在每年的最后一天,嘤鸣读书会都会邀请一群最疯狂的读书人,12个小时,720分钟,不间断通宵接力读诗,从今年一直读到明年。经过四年的累积,已成为南京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跨年诗会。从长江路、嘤栖书院、1865园区,再到今年的先锋书店,真正让我们感动的,不是诗歌如何存在,而是诗歌竟然存在。

有多少人能坚持读到天亮?这是我们不知道的,这是我们想知道的。这是一件疯狂的小事,我们想唤起人们对纸质阅读的关注,唤起更多人参与阅读。我们希望把读书这件小事,养成和起床刷牙、饭前洗手一样的生活习惯。让诗歌点亮城市的夜晚,召唤温柔的内心。



你没有看错,这是真的“通宵”
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你想读多久,就读多久。
只为,念一首诗给你听

困了怎么办?
我们为大家把空调开得足足的,日夜恒温保温。你甚至可以穿着睡衣来参加活动,困了就躺着、趴着、卧着……100种睡觉姿势,同一种阅读梦想。

饿了怎么办?
我们精心准备了暖胃夜宵、茶歇,热水、咖啡……

怎么参与?
带上一本书,或一首情诗、一曲民谣、一段祷告、一页电线杆小广告……

参与者将与特邀嘉宾们一起轮流上台读书、读诗、读剧,现场有即兴钢琴伴奏,更有许多嘉宾陪你一起朗读到天亮!

活动当天读者数量众多,请点击阅读原文,报名参加。
书店将于当天下午5点清场,当天下午6点开始验票进场(一人一票)。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报名页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Powered by Discuz! X3.1© 2001-2013 Comsenz Inc.

版权所有© 2015 迪恩摄影 任何个人或者单位、团体不得抄袭本网站上的所有内容,含文字、图片等信息,违者必究 备案信息:鲁ICP备10000348技术支持:迪恩网络科技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