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信息科技大学

标题: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语言学 [打印本页]

作者: abooooooo    时间: 2017-6-20 15:46
标题: 2017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语言学
1外交翻译的理论构建与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研究杨明星郑州大学
2“一带一路”背景下新疆周边国家语言政策对新疆语言规划的影响和对策研究郭建荣新疆教育学院
3“一带一路”背景下中亚五国汉语传播的国别比较研究尹春梅新疆师范大学
4“一带一路”视野下的对外汉语“AR”教学创新模式研究郑世珏华中师范大学
5丝绸之路沿线语言比较视野中的上古汉语词汇研究叶晓锋温州大学
6西方经济学家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认知与表述文本计量研究郭社森杭州师范大学
7“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重构研究杨港临沂大学
8大数据时代的维吾尔语动词词网研究及其构建研究阿孜古丽·夏力甫新疆大学
9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西藏时政外宣翻译研究彭萍西藏民族大学
10东部裕固语语言生态调查研究阿拉腾苏布达内蒙古大学
11中华文化外译的语用策略研究莫爱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2中国社会文化新词英译及其接受效果研究窦卫霖华东师范大学
13中华文化“走出去”视域下中国文学在美国的译介、接受与影响研究党争胜西安外国语大学
14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的科幻小说英译研究李红霞西北师范大学
15茶文化模因的跨时域表征与古今茶著翻译研究姜欣大连理工大学
16赤水河流域民俗词汇与民俗文化研究蓝卡佳遵义师范学院
17社会文化理论视域下新任外语教师身份认同研究王栋山东师范大学
18跨文化接触对大学生跨文化能力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吴卫平武汉理工大学
19基于复杂网络的汉越同源文化词汇对比研究赵燕华广西师范大学
20北方宝卷语言文化研究曹强渭南师范学院
21认知老化对老年人语音感知的影响研究杨小虎上海交通大学
22世界百种语言基本核心词词义数据库冉启斌南开大学
23汉语篇章结构的特征—依存描写机制及资源建设研究冯文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4哈贝马斯普遍语用学视域下的国家语用策略博弈研究刘森林暨南大学
25基于汉语语料的词结构生成机制研究程工浙江大学
26扩展模式语法框架下的现代汉语句子结构研究瞿云华浙江大学
27中国手语词的构造及其所受汉语影响研究陈小红怀化学院
28主观化理论视角下的汉英事件/实体错配研究卢军羽景德镇陶瓷大学
29汉英音系结构深层机制中的音高差比研究郭嘉南开大学
30基于事件语义的语用标记词汇化跨语言对比研究孔蕾曲阜师范大学
31英汉语序优势—和谐的程度差别及其功能动因对比研究席建国广州大学
32英汉学术互动中权势关系建构研究
   
任育新兰州理工大学
33英汉名词修饰语功能与语序互动的类型学研究邢晓宇内蒙古大学
34英、汉原型情绪的概念化研究周频上海海事大学
35认知语言学视域的英汉受事前置句对比研究汤敬安吉首大学
36认知语法框架下的英汉小句联结研究莫启扬西南大学
37译出与译入文本语言特征的计量风格学研究蒋跃西安交通大学
38国家战略视角下的翻译立法研究赵军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9现代湖南翻译史论张旭广西民族大学
40翻译在近代英美汉学演进中的角色及其影响研究何绍斌上海海事大学
41基于翻译规范的中国应用翻译批评及标准体系研究傅敬民上海大学
42西学翻译与晚清中西、新旧思想嬗变互动研究卢明玉北京交通大学
43面向机器翻译的质量深度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秦颖北京外国语大学
44与西式翻译学理异趣的魏晋南北朝中国译释学实践研究牛云平中国人民大学
45认知翻译学研究体系的构建研究肖开容西南大学
46马汉《海权论》在我国百年翻译与接受研究(1900—2016)罗天重庆交通大学
47国家形象外译融通与可接受性研究曾剑平江西财经大学
48服务国家对外话语传播的“翻译修辞学”学科构建与应用拓展研究陈小慰福州大学
49近代英文期刊对中国经典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800—1949)曾文雄广东财经大学
50多语种外宣译本海外认知度与翻译有效性研究侯旭东南大学
51当代中国文学英译与澳洲后汉学的形成研究陈吉荣辽宁师范大学
52当代中国小说英译中的文学性再现与中国文学形象重塑研究孙会军上海外国语大学
53中国翻译伦理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研究申连云扬州大学
54《文心雕龙》话语体系英译和中西文论对话研究胡作友合肥工业大学
55基于《论语》英译的中国典籍对外传播机制创新研究范敏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56世情小说《金瓶梅》英语世界译介模式研究赵朝永华东师范大学
57《庄子》在英语世界的经典化研究张云湖南大学
58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概称构式传译研究张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9基于自然语料的汉英同声传译预测机制研究符荣波宁波大学
60英汉同声传译能力的发展模型研究梁君英浙江大学
61同声传译共时信息处理能力研究邹德艳大连外国语大学
62地理语言学视域下的赣闽粤交界地带客家方言语法特征研究付欣晴南昌大学
63图片上的境外汉语方言研究暨配套图库平台建设丘学强深圳大学
64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杭嘉湖地区方言语法研究张薇杭州师范大学
65地理语言学视域中的客赣交界地带方言研究汪高文南昌大学
66明清官话与闽语的接触研究陈泽平福建师范大学
67基于来华传教士文献的近两百年广州方言发展演变研究金桂桃武汉理工大学
68湖北境内江淮官话毗连带方言语音研究
   
盛银花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69地理语言学视角下的鄂豫皖方言接触研究叶祖贵绍兴文理学院
70新疆汉语方言变异研究彭嬿新疆大学
71西北三声调方言的连字调研究衣莉中国农业大学
72基于《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研究(1985—2017)徐小婷济南大学
73GMS五国语言政策及其主要外来语言地位嬗变研究孙瑞广西大学
74非洲语言政策与规划发展变革研究徐丽华浙江师范大学
75近代中国语文运动及其国家认同研究黄晓蕾中国社科院
76宁夏家庭语言生活状况调查研究杨晓宇宁夏大学
77市民化进程中流动学前儿童语言能力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尹静北京交通大学
78中国手语方言词汇比较研究赵晓驰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79军语同义词群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向音军事经济学院
80西藏地区手语使用状况调查及汉藏手语的语言比较研究郑璇重庆师范大学
81新媒体语境下的新闻话语研究翁玉莲西北大学
82基于语料库的医生话语策略与和谐医患关系建构研究梁海英西北师范大学
83法庭审判话语的态度表达及其人际功能研究施光南京师范大学
84基于语料库的美国智库涉华政治话语的批评性分析支永碧苏州科技大学
85情绪STROOP范式下的外语学习焦虑个体中、英文信息加工对比研究张素敏河北师范大学
86英语认知诊断测评模式构建及有效性论证马晓梅西安交通大学
87二语违实结构加工中的层级意动研究于善志宁波大学
88汉英视、笔译的语篇认知加工模式对比实证研究项霞宁波大学
89语用障碍干预策略的取效行为研究尚晓明黑龙江大学
90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习得问题研究卜友红上海师范大学
91基于ERP证据的汉英科学隐喻脑加工机制对比研究唐雪梅安徽工程大学
92汉语词中成分位置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李德高曲阜师范大学
93基于汉语儿童语料库的语言障碍诊断系统研究周兢华东师范大学
94信息技术支持下高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和机制研究王京华河北大学
95高校外语教师教育者的职业身份发展轨迹研究闫春梅华中师范大学
96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孙云梅华中科技大学
97形成性评价在我国英语教育领域的情境重构及实现路径研究陈秋仙山西大学
98英语专业本科阶段英语能力结构的认知水平研究陈慧麟上海外国语大学
99信息化时代大学外语教学范式重构研究陈坚林上海外国语大学
100基于语料库的大学英语教材与考试学术词汇覆盖率研究李华东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101内地新疆班与西藏班“超用语”外语课堂教学研究王平嘉兴学院
102信息化时代基于移动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性研究刘兵太原理工大学
103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课堂教学任务研究朱彦复旦大学
104信息化时代高校学生英语自我调节学习与课堂评价支持研究唐雄英江西师范大学
105中国高校本科生学术英语写作综合评价体系研究都建颖华中科技大学
106基于系统互评模式下的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研究张福慧东北师范大学
107英语和汉语作为外语的综合性写作测评研究张新玲上海大学
108中美英语写作教材百年发展比较研究刘新芳苏州科技大学
109华人移民对东南亚汉语传播影响的国别比较研究韩晓明郑州大学
110面向国际汉语教学的汉语话语标记主观性等级研究潘先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11汉语口语互动分级标准研究王跃龙华侨大学
112甲午战争以来日本军用汉语教科书研究寇振峰辽宁大学
113基于语篇难度级差的汉语语篇习得研究田然北京语言大学
114类型学视角下英、韩学生汉语语序习得研究周文华南京师范大学
115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学习者动宾搭配能力研究王丽南通大学
116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多模分布式语义模型研究杨东强山东建筑大学
117现代汉语新诗语言计量研究潘夏星华侨大学
118面向自然语言处理的汉语依存句法计量与模拟研究陆前广西师范大学
119中国西班牙语学习者语料库的构建与研究何晓静北京外国语大学
120“皇极经世系列等韵文献”语音理论与语音史价值研究李红首都师范大学
121清代汴洛及其周边地区刻本、稿本、抄本韵书语音研究赵祎缺新乡学院
122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疑难字词研究及数据库建设岳海燕山西大学
123《字汇》音切来源与层次研究高永安中国人民大学
124《五方元音》四种版本综合研究胡琳西南大学
125以《论语》为依托的儒家经典文献文字历时研究李冬鸽河北师范大学
126宋元以来民间手书文献俗字典编著及研究黑维强陕西师范大学
127基于组类差异的甲骨文字词关系研究张新俊河南大学
128汉字发展史视域下三国吴简文字研究王保成池州学院
129东汉至隋石刻文献字词关系研究谢国剑广州大学
130战国古文与敦煌先秦写卷俗字对比研究俞绍宏大连大学
131《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语言文字研究郭仕超大连民族大学
132战国秦汉三国简帛字迹研究李松儒吉林大学
133古文字特殊通转研究王志平中国社科院
134战国秦汉简帛文献用字综合研究魏宜辉南京大学
135金元医籍语言研究涂海强温州医科大学
136基于数据库的汉语外来词研究百年史原新梅辽宁师范大学
137圣语藏、碛砂藏、高丽藏汉文佛经异文研究熊娟贵州大学
138日僧无著道忠中国禅籍语言研究论考雷汉卿四川大学
139黄式三小学研究胡世文浙江海洋大学
140《说文》说解语词汇研究徐前师湖南科技大学
141古汉语联绵词形音义综合研究孙玉文北京大学
142早期汉译佛经一词多译比较研究顾满林四川大学
143贵州契约文书俗字词汇研究卢庆全哈尔滨商业大学
144跨语言视角下“来”的共时分布与历时演变研究张言军信阳师范学院
145基于出土文献的先秦汉语形容词研究傅华辰宿州学院
146满语对清代旗人汉语的语法干扰及其对北京话语法的影响研究张俊阁山东师范大学
147汉语状态变化事件语义编码的历史演变及类型学研究林海云湖南师范大学
148汉语性质形容词主观化与结构功能的互动研究吴颖上海师范大学
149现代汉语情感动词研究赖慧玲郑州大学
150句子功能中心的跨语言差异对句法结构的影响研究司罗红郑州大学
151现代汉语语气助词与相关范畴/结构的同现限制及补偿机制研究吴早生安徽大学
152白话文经典对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词汇形成与发展的影响研究聂志平浙江师范大学
153基于情态视角的汉语能性述补结构研究周红上海财经大学
154汉语句子里表达话语转述的语法形式研究丁加勇湖南师范大学
155汉语的语序类型对语法化的影响研究李永唐山师范学院
156汉语情态副词的语义提取与分类验证研究赵春利暨南大学
157类型学视域下的汉语意外范畴研究万光荣中南民族大学
158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语气词演变研究翟燕中央民族大学
159现代北京话词汇变异研究王伟丽首都师范大学
160《汉语大词典》单音多义词词义系统与义项排序研究尹洁北京师范大学
161中文科技术语的语域传播研究张春泉西南大学
162国家语言战略背景下的汉语修辞能力标准研究李德鹏云南师范大学
163微语言语用平衡路径研究周芬芬湖南农业大学
164口述历史语篇的计量语体研究赵雪中国传媒大学
165事态观之下的汉语分裂结构句法语义研究曹道根浙江财经大学
166谓词语义角色的指称及其主观性研究张占山同济大学
167现代汉语语气词的句法语用互动研究谢晓明华中师范大学
168基于事件结构的汉语非常态构式研究张则顺武汉大学
169基于信息结构理论的数量成分述谓功能研究朴珍玉延边大学
170句法—形态接口视域下的汉语“得”字结构的跨语言研究汪昌松北京理工大学
171汉语紧缩构式群的互动承继系统研究皇甫素飞淮阴师范学院
172外骨架理论视域下现代汉语动转名词的词库—句法接口研究熊建国解放军外国语学院
173三音节固化词语的词汇化、语法化和构式化研究李思旭安徽大学
174中古汉语心理动词研究姜黎黎杭州师范大学
175汉语“动(+宾)+补”语序及相关语法演变研究黄晓雪浙江工业大学
176汉语跨层词汇化的再演变研究刘红妮上海师范大学
177基于语体差异的中古汉语语法研究葛佳才重庆师范大学
178语前聋成人汉语语音行为及其神经机制研究陈彧天津理工大学
179基于汉语音韵及方言事实的形式音系学共时与历时接面研究贺俊杰陕西师范大学
180满族与蒙古族语言接触研究胡艳霞大连民族大学
181锡伯语参考语法研究桂芳内蒙古大学
182元代文献中蒙汉语言接触词语解读研究卓娜内蒙古民族大学
183蒙古语语言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研究孟和宝音内蒙古师范大学
184历史语言学视角下的蒙古语和满语静词形态比较研究佟金荣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185朝鲜朝教科书《童蒙先习》中国因素及其语言历史研究李光华延边大学
186朝汉语言接触与延边汉语变异研究黄玉花吉林大学
187类型学视野下的突厥语言元音和谐现象研究魏玉清新疆师范大学
188《猓猡译语》整理与研究孔祥卿南开大学
189汉藏语系语音重叠构词模式及韵律和谐研究李春艳天津大学
190纳西东巴文异体字研究及语料库建设甘露广州大学
191羌语词汇研究邓春琴西华师范大学
192藏传佛教语言的厘定、规范及其历史意义研究索南东主青海师范大学
193跨境载瓦语志研究朱艳华北京语言大学
194藏缅语并列结构的类型学研究范丽君中国传媒大学
195壮语词汇的计量语言学研究韦爱云广西师范大学
196侗语音韵研究毕谦琦华东政法大学
197海南黎语名词性短语形式句法学研究蔡激浪海南师范大学
198文字接触与传播视野下的古壮字研究李明中南大学
199基于语料库的英语语法隐喻研究何清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0存在句的类型学研究王勇华中师范大学
201英语词汇认知的应激模型及语义提取研究刘岩东北师范大学
202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英语动词时、体、情态语法范畴的语义互动研究陈敏哲湖南师范大学
203英语句法类型的演化研究刘晓林重庆三峡学院
204中国政治话语双语术语知识库建设与应用研究李晶晶南开大学
205话语视域下中外行业语篇互文动态系统研究邓鹂鸣武汉大学
206中医古籍中情感隐喻的认知研究李孝英西南医科大学
207后冷战时期中美外交话语模式比较研究徐中意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208二语学术话语中语篇评价能力的发展规律研究周惠东北师范大学
209认知协同维度的多模态会话分析研究许俊湖南大学
210面向言语行为分析的日语多模态语料库建设及其应用研究刘玉琴大连理工大学
211认知视域下日本政治语篇的隐喻学分析刘桂萍东北师范大学
212本质义理论框架下的日语格助词研究许慈惠上海外国语大学
213中国高校日语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与模式构建研究冷丽敏北京师范大学
214日中韩语中的表人“比喻词汇”对比研究施晖苏州大学
215俄汉实—图构式的认知象似度研究刘永红华中师范大学
216基于平行语料库的俄汉语言学术语词典编纂研究丁晓梅大连海事大学
217俄汉文学叙事话语指称交际模式研究黄东晶黑龙江大学
218范式视域的俄罗斯语言哲学史研究姜宏复旦大学
219基于虚拟语境的俄语体验认知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研究邵楠希四川外国语大学
220山西晋语区“地方普通话”和“新派方言”的调查与研究王利长治学院





欢迎光临 南京信息科技大学 (http://nx.nandingdao.com/) Powered by Discuz! X3.1